前沿拓展:種植牙 拔牙根


  隨著種植牙近50年的不斷完善,在臨床應用上獲得了大大的提高,也越來越多的缺牙患者想要通過種植牙來修復牙齒缺失。并且希望恢復牙齒咀嚼能力,不少人都會采取“即拔、即種、即用”種植牙。

  但是有不少人由于長期缺牙,再加上常年佩戴假牙,對牙床造成了長期的壓迫而導致牙槽骨流失嚴重。如果牙槽骨條件差,還能實現種植牙“即拔、即種、即用”嗎?這是很多長久缺牙患者內心的疑惑。

即拔、即種、即用

  牙槽骨相對于牙齒充當著什么角色?

  牙槽骨是上、下頜骨包圍和支持牙根的部分,又稱為牙槽突。它的組織結構與身體其他骨相似,其生長發(fā)育依賴于牙的功能性刺激。當牙萌出時牙槽骨開始形成、增高,并提供形成中的牙周膜一個骨性附著面, 一旦牙齒缺失,牙槽骨便失去了原有的支撐,從而失去了正常咬頜力對牙槽骨的生理性刺激。

  所以,牙槽骨會在缺牙后出現不同程度的萎縮,甚至高度缺損。增加了種植牙難度。牙槽骨是依靠牙根的支撐才得以完整存在的, 在牙齒的生長過程中及牙齒的正常使用中發(fā)育并保持健康的形態(tài)。

牙槽骨

  牙齒缺失牙槽骨會怎么樣?

  牙槽骨是高度可塑性的組織,也是人體骨活躍的部分。它不但隨著牙的生長發(fā)育、脫落替換和咀嚼壓力而變動,而且也隨著牙的移動而不斷改建。

  而牙槽骨也會在牙齒缺失后逐漸吸收、消失。缺牙選擇種植牙修復如同建大樓一樣,打好根基特別重要,而牙槽骨就是種植牙的根基。長期缺牙不補的人,牙槽骨會萎縮或吸收,導致種植難度加大,并影響手術果。

術中

  牙槽骨條件差就不能種牙了?

  "用"種植技術相對骨量少的種植牙患者,采用獨有的骨擠壓技術,運用數字牙科器械將患者的上頜竇黏膜從竇底剝離后抬高,這樣免去了植骨的麻煩,就達到了足夠的高度。后,采用3D種植術,種植有生物活性的、亞洲人專用的種植體,由于有種植體的仿生良性刺激,可以阻止牙槽骨的繼續(xù)吸收。

  另外,"用"種植牙采取是微創(chuàng)的方式,手術時間短、種牙和安裝牙冠可以同期進行,在年齡上也基本沒有限制。

3D導視

  無論多大年齡、身體狀況如何、牙槽骨條件的好壞與否,都有可能通過使用“用”,實現“即拔、即種、即用”,他們再也不需要受到3—6個月等候期的約束,更不用在手術室呆上半天或者一整天的時間,讓他們一口好牙輕松擁有,重新恢復年輕時吃東西的感覺。

  了解更多牙齒知識,關注『廣大口腔牙醫(yī)侯國鎮(zhèn)』!牙齒有問題,可以私信候醫(yī)生哦!

拓展知識:種植牙 拔牙根

還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點擊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