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深圳遠東牙齒矯正怎么樣


?1922年11月13日,愛因斯坦訪問上海,距今已是百年。關(guān)于這段歷史,很多細節(jié)眾說紛紜,甚至撲朔迷離。為讓更多人知道更多真實的細節(jié),澎湃科技專訪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方在慶,和復旦大學物理學教授施郁,以此紀念愛因斯坦和他所代表的科學精神。

關(guān)于猶太裔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1922年訪問上海的歷史,很多細節(jié)眾說紛紜。作為一手資料,愛因斯坦的日記應該是,可信的。

值得慶幸地是,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18年以《愛因斯坦旅行日記:遠東、巴勒斯坦和西班牙》(The Travel Diaries of Albert Einstein: The Far East, Palestine, and Spain, 1922–1923)為名出版的這篇日記(以下簡稱“愛因斯坦日記”),英文版在2018年已經(jīng)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我主持的日記中譯本早已完成,將于近日出版。

愛因斯坦不是為了出版才寫的日記,他當時只是想記錄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好讓他的兩位繼女知道,這趟近半年的跨洲旅行都發(fā)生了什么。事實上,愛因斯坦日記的內(nèi)容并非近年才被外人所知。早在1930年,愛因斯坦的女婿魯?shù)婪颉P澤爾(Rudolph Kaiser)在以安東·賴澤爾(Anton Reiser)為筆名寫《愛因斯坦傳》(Albert Einstein, A Biographical Portrait)時就大量參考日記中的內(nèi)容。中國部分的內(nèi)容,第一次完整出現(xiàn)于2012年出版的《愛因斯坦全集》第13卷(中譯本2020年出版)上。

在愛因斯坦第一次到訪上海前,日本改造社就派其職員、新近成立的國際聯(lián)盟日本協(xié)會的總干事稻垣守克(1893-1986)提前12天來上海了解情況,做接待愛因斯坦的準備工作,并且陪同愛因斯坦從上海到神戶。稻垣的日記《迎接愛因斯坦博士》(アインシュタイン博士を迎へて)在當年就發(fā)表了(日文雜志《女性改造》1922 年第 12 期,第 40—61 頁)。

在即將出版的《愛因斯坦旅行日記》中文版中,我們以附錄的形式收錄了稻垣日記的譯文,作為《愛因斯坦旅行日記》的輔助和參考資料,希望可以澄清一些非議。稻垣作為接待組織者,近距離觀察了一切。稻垣懂德語,他的妻子托尼(Tony)是德國人,與愛因斯坦夫婦溝通起來沒有語言障礙,因此他的日記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作為了解愛因斯坦在上海的歷史的可靠資料。

當時報刊上的有關(guān)報道也是比較重要的資料,但采用時要謹慎。比如,《申報》在1922年10月12日報道說愛因斯坦11月14日將到上海,但在11月5日又報道稱愛因斯坦將于11月12日抵滬。兩個日期都不對?!吨腥A新報》記者曹谷冰的報道是比較可信的。他是同濟醫(yī)工專門學校(同濟大學的前身)畢業(yè)的,德語專業(yè)出身,并且參與了愛因斯坦第一次停留上海期間大部分的活動?!睹駠請蟆?、上海出版的英文報紙《大陸報》(The China Press)的有關(guān)報道也可以參考,但具體細節(jié)也需對照相關(guān)資料仔細辨認。

通過這些資料,我們可以考證愛因斯坦上海行的歷史,糾正一些不恰當?shù)膫髀劇?/p>

想象出來的盛會

傳聞愛因斯坦到上海那天,歡迎者眾多,給他辦了一個慶典?!?922年11月13日上午,上海文化界名人、外國友人、新聞記者以及不少學生和市民聚集匯山碼頭(位于今楊樹浦路8號),隆重歡迎愛因斯坦。當愛因斯坦踏上碼頭,瑞典總領(lǐng)事上前與他熱烈握手,通知他榮獲192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還宣讀了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授獎詞,并在一片歡呼聲中頒發(fā)了獲獎證書?!?/p>

1922年11月13日,愛因斯坦夫婦乘坐日本郵輪“北野丸”號抵達上海,在匯山碼頭??俊T撜掌怯?922年11月14日的《中華新報》上,由曹谷冰拍攝。

這段描述有許多地方與事實有較大出入。首先,上海文化界名人基本上沒有出現(xiàn)在碼頭,這跟愛因斯坦此行完全由日本方面安排有很大關(guān)系。其次,報道中所說的“瑞典總領(lǐng)事上前與他熱烈握手,通知他榮獲192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還宣讀了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授獎詞”,在愛因斯坦的日記和稻垣的日記中都沒有記載,親自到碼頭迎接的《中華新報》記者曹谷冰的報道也無記載。

當然,這不能完全排除瑞典總領(lǐng)事到場迎接的可能性。我們需要更多的資料,比如瑞典駐總領(lǐng)館是否向瑞典外交部匯報過此事。

愛因斯坦日記的原文是,“在上海,我們在船上受到了稻垣及其夫人(我們在上海和神戶的可愛陪同者)、德國領(lǐng)事、斐斯特先生和他夫人的歡迎。首先是記者,一群值得尊敬的日本和美國記者,提出他們慣常會提的問題。然后被稻垣夫婦和兩位中國人(一名記者和一位中華基督徒全國聯(lián)合會干事)帶到一家中餐館。”

稻垣的日記可以作為佐證。船靠岸后,人們爭先恐后涌進了船內(nèi)。德國駐滬總領(lǐng)事弗里茨·蒂爾(Fritz Thiel,1863-1931)和愛因斯坦握了手,稻垣晚了他一步。蒂爾當即邀請愛因斯坦進午餐,但愛因斯坦回應說,需要先同改造社前來迎接的稻垣氏商量,否則無法接受邀請。蒂爾表示愿意聽從稻垣的安排。稻垣對蒂爾有些過意不去,但還是按照計劃安排了沙龍,讓愛因斯坦同記者會面?!昂冒?,這到底也是一項義務嘛?!睈垡蛩固顾斓卮饝?,稻垣請愛因斯坦在沙龍上講了旅途中的印象和前往日本的感想。

1922年11月13日,愛因斯坦在船上與新聞記者的對話片段,刊登于《中華教育界》1922年第12卷第3期第5頁。

在沙龍上,有記者提問:“昨天的通訊社電報說您得到了諾貝爾獎金,您收到正式通知了嗎?對此您是怎么想的?”稻垣認為這個問題“口無遮攔”。他看到愛因斯坦博士溫厚的面容上浮現(xiàn)出不知所措的神色,“通知的話剛剛船靠岸后從領(lǐng)事那里收到了電報……”博士謙遜地回答,“其實我并不覺得這種事情有什么意思……”

稻垣這里的“從領(lǐng)事那里收到了電報”中的領(lǐng)事是指瑞典駐滬總領(lǐng)事李利霍克(J. O. Lilliehook),還是德國領(lǐng)事蒂爾?德國領(lǐng)事蒂爾肯定在場,難道他受瑞典領(lǐng)事的委托,將電報轉(zhuǎn)交給愛因斯坦?這種可能性之小,因為蒂爾1923年1月6日在給德國外交部的秘密報告中,曾詳細描寫了在船上的見面過程。綜合上述資料,匯山碼頭的頒獎慶典極有可能是虛構(gòu)的。

諾貝爾獎沒意思?

相信很多人還有一個疑問:愛因斯坦得知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后為什么會覺得“沒有意思”?

實際上,愛因斯坦在踏上日本之旅前就已經(jīng)收到了即將獲得諾貝爾獎的暗示。9月17日至24日,瑞典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執(zhí)行主席斯萬特·阿倫尼烏斯(Svante Arrhenius,1859-1927)參加了在萊比錫召開的德國自然研究者與醫(yī)生協(xié)會的百年大會。會議期間,他給愛因斯坦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我昨天路過柏林,聽說您要離開德國去日本。外部環(huán)境惡劣到讓您做出這樣一個決定的程度,我對此深表遺憾。我期望您12月份能來斯德哥爾摩,如果您去日本的話,那就肯定無法實現(xiàn)了。不過前來斯德哥爾摩的邀請要等到11月中旬才能發(fā)出,您能在歐洲一直待到那個時候嗎?如果這樣的話,可能您不久之后就會訪問斯德哥爾摩……。”

阿倫尼烏斯是一位杰出的化學家,由于在物理化學方面的杰出貢獻,被授予1903年諾貝爾化學獎。早在9月6日的會議中,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已決定向瑞典科學院提名愛因斯坦為獲獎人。愛因斯坦原本是要參加萊比錫會議的,但因德國外長拉特瑙(Walther Rathenau,1867-1922)被暗殺,愛因斯坦也被列入極右分子的暗殺名單,他的處境變得十分危險,所以取消了行程。否則,阿倫尼烏斯會當面告訴他相關(guān)消息。

9月18日,愛因斯坦的同事和好朋友,也是支持他的人——物理學家馬克斯·馮·勞厄(Max von Laue)給他寫信,說:“親愛的愛因斯坦,根據(jù)我昨天得到的可靠消息,11月將有事情發(fā)生,你好12月份能留在歐洲。請重新考慮一下,你是否還去日本旅行?!边@也是一封的暗示信。

對于愛因斯坦來說,獲獎應該是遲早的事。在1910年到1922年間,除了1911年和1915年外,愛因斯坦每年都獲得物理學獎的提名。1919年,英國科學家亞瑟·斯坦利·愛丁頓(Arthur Stanley Eddington)率領(lǐng)一支日食考察隊遠赴西非幾內(nèi)亞海岸外的普林西比島(Principe Island),考察5月29日的日食,觀測結(jié)果表明,“光線完全按照愛因斯坦的引力定律偏折”。當年11月6日,英國皇家學會和皇家天文學會聯(lián)合召開會議,宣布“證實了愛因斯坦的預言”。愛因斯坦在一夕之間聲名大噪,成為享譽的科學家。

諾貝爾獎委員會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比如,法國物理學家馬塞爾·布里淵(Marcel Brillouin)1922年在提名愛因斯坦獲獎的推薦信上寫道:“想象一下,如果愛因斯坦的名字沒有出現(xiàn)在榮獲諾貝爾桂冠的名單上,50年后的公眾輿論會是什么樣的?!?922年,迫于壓力,諾貝爾獎委員會在兩份報告中,選擇了肯定愛因斯坦在光電應和黑體輻射的能量漲落方面工作的報告,忽略了嚴厲批評相對論的報告。11月9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做出決定,將1921年度空缺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愛因斯坦,1922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

愛因斯坦“預知”自己會獲得諾獎,在他與米列娃·瑪麗琦(Mileva Mari?)的離婚協(xié)議中也有體現(xiàn)。在1919年2月14日生的離婚判決書中,竟有如下條款:“如果愛因斯坦教授離婚后獲得了諾貝爾獎,那么諾貝爾獎金在扣除愛因斯坦已向米列娃·瑪麗琦付出的部分外,剩下的歸米列娃所有,這筆錢將被存入瑞士銀行。”

另一方面,愛因斯坦對諾貝爾獎看得并沒有那么重,與他淡泊聲名的個性也有很大關(guān)系。他在那篇反映他人生觀的文章《我的世界觀》寫道:“一直以來,對真、善、美的追求照亮了我的道路,不斷給我勇氣,讓我欣然面對人生。如果沒有志同道合的友情,如果不專注于探索客觀世界,那個在藝術(shù)和科學研究領(lǐng)域永不可及的世界的話,生命對我而言就毫無意義。從兒時起,人們所追求的那些庸俗目標——財產(chǎn)、外在的成功以及的享受,我都不屑一顧。”他在某種程度上是反傳統(tǒng)的,并不敬仰世俗的。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他的貢獻被歷史記住,而不是被某個機構(gòu)記住。

被壓縮的行程

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中把訪問上海的過程基本寫清楚了。日本方面原來是按照在上海停留兩天的計劃來安排愛因斯坦的活動,因為船從香港出發(fā)時就比原計劃晚了一天,而從上海出發(fā)的時間又沒變,所以在德國領(lǐng)事蒂爾的建議下,終把兩天的18項活動壓縮成了一天。蒂爾以前在日本任過職,懂日語,他的建議得到稻垣的認可。原計劃中包括參觀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商務印書館、李公祠(李鴻章之墓)、圣約翰書院、復旦大學、徐家匯觀象臺等等,都取消了。盡管如此,在蒂爾看來,活動還是安排得太緊了,沒有給愛因斯坦留下“一分鐘的自由時間”。在這種情況下,當他邀請愛因斯坦共進午餐時,愛因斯坦為難,因為他不想違反與日方簽訂的合同,蒂爾只好識趣地撤回了邀請。

客船上的記者見面會結(jié)束后,他們?nèi)チ艘黄废愠燥垺o埡髳垡蛩固固嶙h要到中國人真正居住的地方看看,也就是上海城里。稻垣在前一天去那里考察過,認為太臟太亂了,臭氣熏天,因此不推薦愛因斯坦去。但愛因斯坦恰恰對中國人真實的情況感興趣,所以終還是去了。

當天下午,他們一行人去了小世界。有人說他們在小世界看了昆曲,其實并沒有。根據(jù)《中華新報》記者曹谷冰的報道,他們“欲觀昆劇,適未開演,乃觀新劇片刻?!薄靶聞 敝傅谋闶窍矂?。愛因斯坦在日記里寫道:“我們參觀了一個劇院,每一層都有不同的滑稽演員演出。觀眾總是在叫好,很滿意,各種各樣的人都帶著小孩子?!钡驹谌沼浝镉懈鼮樵敿毜挠涊d,他們本打算“聽博士喜歡的中國音樂,但今天沒有音樂。都是喜劇演出?!庇^眾饒有興致地看他們一行人,博士于是笑道:“我們也是戲呀?!薄靶∈澜纭崩锏耐婢叩昀铮袀€人在彈大正琴。愛因斯坦站住,靜靜地閉眼聽了三四分鐘。

1922年11月14日《中華新報》報道,愛因斯坦等人在小世界“欲觀昆劇,適未開演,乃觀新劇片刻”。

后來他們又去了在同濟任教的德國醫(yī)生斐斯特(Maximilian Pfister, 1874-?)的“寬敞的別墅”,并在那里接待了一個由8位猶太顯要組成的代表團,進行了一場艱難的談話。隨后去了“富有的中國畫家”王一亭家,參加精致的晚宴。晚上9點半,晚宴尚未真正結(jié)束,愛因斯坦就起程前往日本俱樂部,出席由日本學士會組織的歡迎會,“數(shù)百人在那里(大部分是日本年輕人)以一種愉快輕松而又純樸活潑的方式歡迎我們”。后他才筋疲力盡地回到船上,睡前還接待了一位英國工程師。

“消失”的11月14日

很多報道稱,愛因斯坦14日凌晨便乘船離開了上海。事實上,船下午3點才啟航。當天上午,愛因斯坦去參觀了初計劃中就有的龍華寺,同時在周圍的農(nóng)村轉(zhuǎn)了轉(zhuǎn)。這在愛因斯坦的日記里也有詳細的記錄:

20世紀20年代末的龍華寺。

“今天早餐后,驅(qū)車前往一座有趣的佛寺,它有很多院子,一座宏偉的中式佛塔。這座佛寺現(xiàn)在被用作軍營。隔壁是一個極其有趣的小村莊,完全是中式的,有著十分狹窄的小巷和敞著門的小房子,到處都是小商店和作坊。這里的互相凝視比在城里還要好笑。孩子們又好奇又害怕。除了污穢和臭味,一路上幾乎自始至終是令人愉快的印象;我將會經(jīng)常愉快地想起這里。我們仔細參觀了佛寺。附近的人似乎對它的美無動于衷。建筑結(jié)構(gòu)和內(nèi)部裝飾(比真人尺寸更大的佛像和其他塑像)共同創(chuàng)造了一種奇特的果,形成了一個偉大藝術(shù)的總體印象。莊嚴的佛教思想蘊藏在深奧的帶有迷信色彩(半象征)的巴洛克式風格的雕塑中。下午3點起程?!?/p>

龍華寺附近的村莊。

很多人把這一段中愛因斯坦對村莊的印象摘出來,認為愛因斯坦對中國人有偏見,但如果結(jié)合當時的情境,也許會有不同的理解。同一過程,在稻垣的視角下是這樣的:

“汽車穿過上海城區(qū)朝著在城外約兩英里處的龍華寺駛?cè)ァ?/p>

從昨天到今天,博士觀察著中國人被外國人欺凌的情景,說:‘再有五十年的時間,中國人一定會把外國人趕出去的?!?/p>

龍華寺眼下成了兵營。門口有哨兵。我們走近門口的時候,哨兵舉起刺刀氣勢洶洶地說著什么。大概是‘什么人?這里不許通行!’諸如此類的吧。學者愛博士與一臉無知的督軍手下小兵形成有趣的對照。

總之,在另一個入口付了一圓錢得以進入。博士說:‘不要緊吧?’有點懼怕往部隊那個方向去。對喜歡建筑的博士來說,沒有比這更令他開心的了。他大概能體會到我等體會不到的感受吧?!瑺柹竭@里來看看兩邊的建筑?!┦空驹谒碌耐ピ赫醒芯恐?。沒想到建筑這么中博士的意??吹轿灏倭_漢,他一個一個地研究著他們的面容。”

誰在工部局相對論討論會上提問“心靈”問題?

愛因斯坦在離開日本后又經(jīng)過了上海。這一次,他在12月31日抵達,1月2日中午離開,停留的時間比第一次還要長。這次的行程是猶太團體安排的,愛因斯坦日記中也有較為詳盡的記載。

1月1日下午,愛因斯坦參加了在“暴發(fā)戶”蓋頓(Gatton)家舉行的“歡迎會”,傍晚6點,參加了在福州路17號工部局禮堂由青年希伯來協(xié)會(Young Men’s Hebrew Association) 和“探索社”(Quest Society)共同主辦的相對論討論會?!疤剿魃纭背蓡T主要是滬上的外國“知識精英”和少數(shù)在國外受過教育的華人知識分子。愛因斯坦對這場討論會的感受并不好,認為那是一場“帶著愚蠢問題的喜劇”。

當時的工部局大廈。

討論會以問答座談會的形式進行,不對外開放,受邀者出席。與會者討論的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邁克爾遜—莫雷(Michelson-Morley)實驗、近前往澳大利亞的日蝕科考以及木衛(wèi)掩星的問題。出席這場會議的有三四百名西方人,只有四五個中國人,其中有一個中國人提問愛因斯坦關(guān)于英國物理學家洛奇(Oliver Lodge,1851-1940 )有關(guān)“心靈研究”的問題,愛因斯坦用法語簡短地回答道:ce n'est pas sérieux(這“不嚴肅”,也譯作“不足道”),就結(jié)束了答問。

有文章稱提問的是哲學家張君勱(1887-1969),這是不對的。張君勱這段時間主要在陪同德國哲學家杜里舒(Hans Driesch,1867-1941),擔任后者在華講學的翻譯。他有一篇引起“科玄論戰(zhàn)”的演講,是在1923年2月陪同杜里舒北上京津時,在清華大學做的。

真正的提問者是張乃燕(1894—1958),字君謀,是國民黨元老張靜江的侄子。作為教育家、學者和政治活動家,他都成績斐然。但他似乎沒有張君勱有名,所以被后來的研究者弄混了。再加上他提的問題又與“心靈”有關(guān),人們想當然就把他與挑起“科玄論戰(zhàn)”的張君勱等同起來。

張君謀19歲時就到歐洲留學,先在英國和瑞士學習,1919年獲日內(nèi)瓦大學化學哲學博士學位。他的知識面很廣,因此提出一個和哲學相關(guān)的問題也不足為奇。

關(guān)于愛因斯坦上海行,還存在一個爭議:他是否入住過禮查(Astor)飯店?禮查飯店后來改名叫浦江飯店,現(xiàn)在叫中國證券博物館,在當時的遠東甚至世界范圍內(nèi)都是相當豪華的飯店。人們理所當然地會想,愛因斯坦這么有名的人,就應該住在那里。但是根據(jù)愛因斯坦的日記,愛因斯坦在第一次來上海的那天晚上是回船上住的;第二次來上海時,12月31日晚上住在猶太富商蓋頓家里,當時的中外報紙都有報道,愛因斯坦在日記中也有明確記載;1月1日晚上當然也是住在那里,只是沒有明說。沒有任何資料可以證明他曾住在禮查飯店,也沒有這種可能性。德國領(lǐng)事明確表示不會參與第二次愛因斯坦抵滬的有關(guān)安排,愛因斯坦不會自己花錢去住,猶太團體更不會多此一舉。

遺憾“錯過”的訪華之旅

關(guān)于愛因斯坦上海行,有一段說來令人遺憾的歷史,那就是在愛因斯坦答應訪問日本之前,其實中國已經(jīng)開始向愛因斯坦邀約訪華,但卻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

早在1920年9月11日,蔡元培就通過當時正在歐洲考察教育的教育部次長袁希濤(1866—1930)在柏林愛因斯坦家中當面向他發(fā)出訪華邀請,但愛因斯坦并未接受。1921年,蔡元培到歐美考察教育,正好在愛因斯坦生日那天——3月14日到達柏林,兩天后,他專程拜訪了愛因斯坦,再次表達了邀請愛因斯坦訪華的真誠愿望。但愛因斯坦馬上要為在耶路撒冷籌建的希伯來大學籌款而赴美訪問,表示無法接受邀請。蔡元培不死心,希望愛因斯坦在訪美結(jié)束后直接訪華,這一建議沒有被愛因斯坦采納。不過,愛因斯坦允諾在其美國之行結(jié)束后,如果還有下一次遠洋航行,那就是去中國。

日本產(chǎn)生邀請愛因斯坦的想法比中國晚,但行動迅速果決。這與英國哲學家羅素( Bertrand Russell,1872—1970) 的推薦有關(guān)。羅素在訪華九個月后,順訪了日本。當他被問到“世界上偉大的三個人是誰”時,他告訴改造社社長山本實彥( 1885—1952):“第一位是愛因斯坦,然后是列寧,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人了?!比毡救笋R上開始行動,派改造社駐歐記者室伏高信( 1892—1970) 去柏林拜訪愛因斯坦,洽談訪問事宜,很快就說服了愛因斯坦。盡管中間經(jīng)過了一些反復,以至于愛因斯坦曾欲取消訪日計劃,但日本方面很快以更優(yōu)厚的條件和誠意,讓愛因斯坦將訪問行程確定下來。

1922年3月,在得知愛因斯坦計劃訪問日本后,正在柏林訪學的年輕的北大教授朱家驊(1893-1963)致信愛因斯坦,重新商討訪問北京大學事宜。他告訴愛因斯坦,北京大學想邀請他像羅素和杜威那樣在中國待上一年。但是愛因斯坦通知中國駐德國公使館,因為已承諾要訪問日本,他只有兩個星期時間可以待在北京,舉行一個系列講座。愛因斯坦回復說,他之前不能接受北京大學提出的財務條款與過長的停留時間。不過現(xiàn)在情況發(fā)生了變化,日方提出的講學報酬讓他覺得可以接受此前中國提出的訪問邀請,因此他同意為期兩周的對華訪問。

1922年4月初,中國駐德公使魏宸組(1885-1942)向愛因斯坦轉(zhuǎn)達了蔡元培提出的舉行系列講座并支付每月1000華幣(約合120英鎊) 酬金的建議。愛因斯坦重申他愿意前去講學,但是要求提高酬金。同年7月底,北京大學接受了他提出的條件,將酬金改為1000美元。

然而,在愛因斯坦從歐洲啟程之前,中國的政治動蕩讓他對自己是否終能完成訪華計劃產(chǎn)生了懷疑。盡管如此,他在給斐斯特的回信中,仍然表示希望在中國待上兩至三星期,在北京和一些沿海城市做演講。他要求斐斯特與東道主北京大學一起制定在上海和其他城市舉行講座的行程。第一次在上海停留時,他也曾表示會在回程時順訪中國。

可惜的是,在訪日期間,愛因斯坦計劃的中國講學之旅因嚴重的溝通問題而擱淺了。1922年12月8日,愛因斯坦的日本之行已過大半,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致信愛因斯坦,詢問他預計到達中國的日期,熱情地表示“整個中國正準備張開雙臂歡迎您”。兩星期之后,愛因斯坦回復道,“雖然我本人愿意并且之前還有正式約定”,但是如今接受這份邀請已經(jīng)太遲了。他稱自己等了五個星期,也沒有收到來自北京方面的消息,因而斷定北京方面不想履約了。愛因斯坦希望這一“令人遺憾的誤解”能在未來得到補償。

也是在12月22日,德國駐北京公使收到東京同僚的電報,內(nèi)容如下:“愛因斯坦不打算來北京,詳情見信。”

對于順訪未成的原因,還有許多不明之處。愛因斯坦與德國人和猶太人之間的情感糾纏可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愛因斯坦之所以到遠東旅行,回避德國國內(nèi)日益上漲的反猶情緒是一個重要原因。盡管德國把愛因斯坦看成是“德國科學的杰出代表”,愛因斯坦并不認同這一點。要知道,愛因斯坦是持瑞士護照旅行的。在德國,他作為外國人,每年都要為留居簽證付一筆不小的費用,盡管他曾得到過一些關(guān)照和減免。他在旅行中不想見到的就是德國駐當?shù)氐氖诡I(lǐng)館官員和具有反猶趨向的德國人團體。而德國方面總希望愛因斯坦能代表德國科學界做些有利于德國形象的事。愛因斯坦每訪問一個地方,德國駐外領(lǐng)館就會向外交部反映相關(guān)的情況。這些公文至今保留在德國外交部的檔案里。

德國駐日大使威廉·索夫(Wilhelm Solf,1862-1936)1923年1月3日給德國外交部的綜合報道首頁,說愛因斯坦在“日本的旅程就像一場凱旋的游行”。圖片來源:德國外交部檔案館。

為了能讓愛因斯坦為德國爭光,蒂爾可算煞費苦心。他得知愛因斯坦第二次經(jīng)過上海還會待一段時間后,就動員在上海的德國人協(xié)會邀請愛因斯坦,蒂爾甚至還要求德國駐日大使威廉·索夫出面調(diào)停,并親自給愛因斯坦寫信,同時轉(zhuǎn)交同濟醫(yī)工學校校長伯恩哈特·培倫子(Bernhard Berrens,1880-1927,又譯貝倫子)的邀請。培倫子希望愛因斯坦到同濟講學,并愿意付150-200美元的演講費。但蒂爾自作主張,在信中建議愛因斯坦為了向同濟大學表達德國科學界的支持,免費演講。他也給出了有力的理由:“一戰(zhàn)”后,按照《凡爾賽和約》134款,同濟在法租界的校舍被法國政府沒收,只能到吳淞另建新校,所有費用均由中國政府來出。當時政府的財力有限,同濟的職員常常被拖欠工資。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愛因斯坦能到同濟免費演講,一定會為德國科學爭得榮耀。但愛因斯坦并沒有給蒂爾回信。

德國駐北京公使、德國在華協(xié)會會長以及中國的一些學術(shù)團體(比如,中國基督教青年聯(lián)合會,東南大學)都盡力鼓勵愛因斯坦在中國停留更長時間。但這一切都沒有結(jié)果,愛因斯坦不回應來自德國官方發(fā)出的任何邀請。

直到愛因斯坦快回到上海的前幾天,德國人協(xié)會才收到愛因斯坦的一份相當非正式的通知,表示由于時間不夠,不能接受邀請。愛因斯坦的妻子愛爾莎(Elsa Einstein,1876-1936)又以一張明信片的方式,通知培倫子,愛因斯坦無暇應邀。與此同時,滬上盛傳愛因斯坦這次停留將由猶太團體接待,并住在富商蓋頓家里。德國總領(lǐng)事認為愛因斯坦的情感偏向了猶太人,感到受到了怠慢,因而當愛因斯坦第二次到上海時,他就放棄了接待的打算。

“我從未試圖在任何場合取悅?cè)魏稳恕?/strong>

愛因斯坦日記英文版出版后,中國部分在網(wǎng)上引起了很多傳言,例如愛因斯是種族主義者。我認為這是典型的斷章取義,要把他的言論放到當時的社會情境中去理解。

在訪問遠東之前,愛因斯坦就接觸過中國學者,對他們評價之高。1919年3月22日,他給好朋友埃倫費斯特(Paul Ehrenfest,1880—1933)的信中寫道:“或許在這世界只留下中國人時,情況才會變好?!爸袊擞谩畯姳I’這個集體名詞來稱謂歐洲人”。同年12月24日,他在給另一位好朋友海因里?!べ澑駹枺℉einrich Zangger,1874-1957)的信中說,“這是前天晚上我和幾個的中國人在一起時突然想到的,他們并不像我們一樣癡迷目的性和實用性?!?/p>

在旅行中,愛因斯坦在新加坡、香港和上海三地都接觸到了中國人。早經(jīng)過新加坡時,他認為中國人“能通過勤奮、節(jié)儉和子孫眾多排擠其他所有民族。新加坡幾乎完全被他們掌握。他們作為商人頗受敬重,遠勝于被認為靠不住的日本人。”一星期后抵達香港,他的言論透露出對中國人所遭受苦難的同情:“那些每天為了5分錢,必須敲打搬運石頭的飽受折磨的男人和女人,中國人就因為他們的生殖力被無情的經(jīng)濟機器殘酷懲罰。我覺得他們在無力和遲鈍中難以意識到這一點,但是看到這些讓人難過?!钡瑫r愛因斯坦也看到了當?shù)刂袊恕皯撛诓痪们俺晒M行了一次增加薪資的罷工,組織出奇地好”。在到達上海后,愛因斯坦做出了這樣的描述:“勤奮,骯臟,愚鈍的人民。房子看上去千篇一律,蜂房一樣的陽臺,所有東西都擠靠在一起,單調(diào)無趣。碼頭后面是一個接一個的小餐館。在餐館前面用餐的中國人并不是坐在長椅上,而是蹲著吃,像歐洲人在樹林中大小便一樣?!睋?jù)此,愛因斯坦提出了他的擔憂:“如果這些中國人取代了其他所有種族的人,那將是一件很遺憾的事?!?/p>

必須承認,愛因斯坦對中國的評價十分矛盾,他對世界文化的了解是有限的,也不能擺脫時代的局限,帶有自己的偏見。但對于愛因斯坦其人的理解不能僅憑幾句話就下斷言。愛因斯坦天性中有詼諧、語帶諷刺的一面,這在他的日記中隨處可見。我們也不能忽略,無論在德國還是美國,他都敢于反抗暴政,公開為受到迫害的人說話。

有大量證據(jù)表明,在他訪問中國之后,愛因斯坦仍然關(guān)注發(fā)生在中國的持續(xù)的動蕩事件。1930年10月18日,愛因斯坦要求在訪日期間認識的德國駐日大使威廉·索夫為計劃中的中國饑荒地區(qū)的慈善活動提供幫助。愛因斯坦積極地參與,表示愿意在這個問題上簽署一份呼吁書。

在他訪問中國20年后,愛因斯坦撰寫了一份關(guān)于中國和中國人民的聲明,即使在今天,這份聲明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在1942年給美國援助中國工業(yè)合作社(“工合”)委員會當時的主席亨利·亞尼爾(Harry E. Yarnell,1875-1959)上將寫了封信。在信中,他清楚地證明了他深深地牽掛著被日本占領(lǐng)的中國,以及他后來對中國人民及其對人類的貢獻的高度尊重:“我總是熱切地希望中國在目前的斗爭中取得勝利,即使她的利益和我們的利益沒有直接聯(lián)系。希望中國的傳統(tǒng)和精神對國際生活的未來發(fā)展產(chǎn)生越來越大的影響,這是在飽受壓迫和殘暴的黑暗日子里好的鼓勵之一。世界可以從中國人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p>

1922年12月31日,愛因斯坦留于上海的墨跡。圖片來源:收藏家顏明。

此外,理解愛因斯坦不可忽視科學的角度。在返程經(jīng)過上海時,愛因斯坦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文明發(fā)展程度不同的多個,產(chǎn)生了很多思考。1922年12月31日,他留下了在上海的墨跡,寫在當時上海的猶太名媛特蕾莎·倫納的客人留言簿上:“人類高級智慧之花得以盛開的條件似乎苛刻。赤貧導致粗陋,富裕導致空虛;嚴寒的天氣使人沉郁,而熱帶的氣候讓人放縱。因此,科學之花不會在某個地方和某個民族始終盛開,出現(xiàn)意大利文藝復興這樣的情形,就有如世界歷史海洋中出現(xiàn)孤島一樣。”

如何創(chuàng)造一個讓科學自由生長的環(huán)境?這對今天的我們而言仍然是應當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作者方在慶,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著有《愛因斯坦、德國科學與文化》、《愛因斯坦畫傳——一個真實的愛因斯坦》,主持翻譯了《愛因斯坦全集》第9卷和第13卷、《愛因斯坦晚年文集》、《愛因斯坦傳》《我的世界觀》等十余部與愛因斯坦相關(guān)的著作。其中編譯的《我的世界觀》獲得第十四屆文津獎。他主持翻譯的《愛因斯坦旅行日記》、《愛因斯坦百科》即將出版。目前,他特別關(guān)注愛因斯坦與中國知識分子之間的交往?!皭垡蛩固古c上海的關(guān)系不僅僅只是停留在短暫的三天訪問上。愛因斯坦還參與到猶太工程師輸送到中國的計劃,還為拯救在上海猶太難民,而做出了許多努力。這部分的資料還需要繼續(xù)挖掘。”方在慶告訴澎湃科技。澎湃新聞記者曹年潤采訪整理。)

拓展知識:深圳遠東牙齒矯正怎么樣

<p>兒童牙齒正畸要找家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調(diào)節(jié),因為牙齒正畸的時間要兩年,正規(guī)的醫(yī)院才可以更好的牙齒的健康,你去深圳遠東醫(yī)院看看。他們醫(yī)院兒童正畸果還不錯,具體的你可以去<a href="https://wenwen.sogou.com/login/redirect?url=www.woman91.com" target="_blank">www.woman91.com</a>上咨詢具體的。</p>

還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點擊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