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桐鄉(xiāng)種植牙報價多少錢一棵
你是否曾摘錄過這樣的句子?
“你若愛,生活哪里都可愛?!?/span>
“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span>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吹朗聹嫔?,內(nèi)心安然無恙?!?/span>
這些人心的話語,其實都出自于同一個人——
豐子愷。

很多人印象中的豐子愷,是課本上的慈眉善目的老者。
銀須飄飄,鶴發(fā)童顏,眼神里閃爍著和善的光芒。
或許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寫出如此溫柔而干凈的文字。
《春琴抄》的作者曾評價豐子愷:
“如果現(xiàn)代想找陶淵明、王維這樣的人物,那么就是他了。
他在龐雜詐偽的海派文人中,有鶴立雞群之感。”
豐子愷的一生,經(jīng)歷過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也捱過暗無天日的時光。
但他始終沒有被戾氣所沾染,也沒有被世俗所同質(zhì)化。
他的內(nèi)心,始終保有著一方純白的角落。
在那里,他畫畫、做夢、寫詩,從容不迫,溫良之至。
也正是這樣的性格,讓他走過時間的洪荒,內(nèi)心依然澄澈如初。

一身孩子氣
說起豐子愷,必然繞不開他的畫。
因為畫里洋溢著濃濃的童趣,所以時至今日,豐子愷的畫,依然廣泛出現(xiàn)在孩子們的課本上。
他畫兒子瞻瞻,把蒲扇當做車輪,玩得盡興之至;

他畫女兒阿寶,把鞋子脫下來穿在凳子上,假裝“凳子有四只腳”;

他畫放學歸家的孩子,摘了荷葉做帽子;

他畫吵著要月亮的孩子,是李白詩中的“欲上青天攬月”;

他還畫靜物,在他的筆下,花瓶、蒲扇、茶杯,都有著笑瞇瞇的臉。

美術史家陳傳席曾評價豐子愷的畫:
“形可學而得,氣不可學而得。豐子愷畫中的清氣、逸氣是難學的?!?/span>
正因畫中充滿了童真和靈氣,豐子愷被譽為“國漫之祖”。
而在生活中,豐子愷也是個十足的“孩子王”。
他會在圣誕節(jié)時,等孩子睡下,然后在他們枕邊放禮物,假裝圣誕老人來過;
也會把買來的櫻桃,一顆顆掛在枯死的櫻桃樹上,等孩子們回家時,“摘”給他們吃。
豐子愷之所以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呵護孩子們的童心,不讓他們期望落空。

閑暇時間里,豐子愷還愛和貓玩。
他有個知名的頭銜——“貓奴”,多的時候,家里一共養(yǎng)了五只貓。
幾只貓膽子賊大,不僅經(jīng)常跑到豐子愷肩上、頭上撒歡,還時不時偷東西吃。
可豐子愷不但不生氣,反而和太太說,貓之所以會偷吃,一定是油水太少,只要把它們喂飽,貓就不會偷了。
在豐子愷的強烈建議下,家里貓糧的開銷,足足增加了三倍。
五只貓也因為主人的“厚待”,個個膘肥體壯,走路帶風。

除此以外,豐子愷也是個十足的“吃貨”。
各種犄角旮旯的美食,都被他研究了個透。
他喜歡吃瓜子,雖然擔心磕壞了牙,但總是“吃而復戒,戒而復吃”;
也喜歡吃螺螄,拳頭大的螺螄肉,切碎加入醬油,對他來說,是“甚鮮”的美味;
豐子愷喜歡吃蟹,他每次吃蟹,都吃得干干凈凈,殼里絕不留一點蟹肉。
豐子愷女兒曾問爸爸:煮蟹不是件很殘忍的事嗎?
豐子愷嘆口氣:“口腹之欲,無可奈何,無可奈何??!”

常聽人說,愛吃的人,也一定是熱愛生活的人。
豐子愷就是如此,他愛吃,愛玩,愛孩子,愛動物,仿佛世間諸事,都能勾起他濃厚的興趣。
巴金曾說:
“我的腦子里有一個豐先生的形象:一個與人無爭、無所不愛、一顆純潔無垢的孩子的心?!?/span>
因為眼中有愛,所以誠覺萬物可親;
因為心思純凈,所以常感諸事勝意。
一個人幸福的根源,也正在于擁有這滿身的孩子氣。

一顆赤子心
或許有的人會問,豐子愷先生溫和可親的性格,是如何養(yǎng)成的?
或許,這要追溯到他小時候。
1898年,豐子愷出生于嘉興桐鄉(xiāng)。
悠悠的運河水,從這里穿城而過,滋養(yǎng)出美麗的景色,與純樸的民風。
散文家俞平伯評價豐子愷:
“自小便被包圍在脈脈的溫情中,這種溫情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總是以溫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事物?!?/span>

16歲那年,豐子愷到杭州讀書。
在那里,他遇到了影響了自己一生的恩師,李叔同。
在豐子愷印象中,李叔同的性格“溫而厲”,受人尊敬。
有一次,豐子愷和訓導主任發(fā)生沖突,鬧到了學校那里。
校方當即召開會議,打算上報教育廳,開除豐子愷。
關鍵時刻,是李叔同先生據(jù)理力爭,才保住了豐子愷的學籍。
風波過后,李叔同把豐子愷叫到辦公室,對他說:
“士之致遠者,當先器識而后文藝。”
一個想要有長遠發(fā)展的人,必須先培養(yǎng)氣量和見識,再專研才學技藝。
這句話,讓豐子愷銘記一生。
他也從此明白,比真才實學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品格。

抗日年間,豐子愷的故鄉(xiāng)被炮火侵襲,很多鄉(xiāng)親都被流彈炸死。
悲憤之下,豐子愷提起畫筆,決心把從明代以來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全都畫出來。
“空襲也,炸彈向誰投?
懷中嬌兒猶索乳,眼前慈母已無頭,血乳相和流?!?/span>
畫家筆下血肉橫飛的慘象,即使我們今天看上去,都覺得觸目驚心。

1937年,豐子愷帶著家人們,開始了逃亡之路。
家里的萬卷藏書、珍奇古董,他全都沒有帶,只帶了那本自己沒畫完的《日本侵華史》漫畫。
可是,登上逃難的小船,豐子愷卻失眠了。
“我畫這本漫畫不要緊,可我不能連累了家人,連累了同船的鄉(xiāng)親們啊?!?/span>
想到這,豐子愷內(nèi)心沉痛不已。
他狠了狠心,走到了船外,把幾百頁畫稿,全都丟進了幽深的河道。
“撲通”一聲,畫稿里血淋淋的家仇國恨,從此沉入河底。
可留下的悲憫與柔軟,也成了畫家往后作品里,動人的底色。
流亡路上,豐子愷一路走,一路畫。
他畫自己變成天使,擋下空中的炸彈;
他畫魯迅的《阿Q正傳》,希望喚醒百姓的覺悟與深?。?/span>
他畫祖國的一草一木,大好山川,那是他所展望的美麗人間。

國學大師馬一浮對豐子愷說:
“望盡力發(fā)揮非戰(zhàn)文字,為世界人道留一線生機?!?/span>
在那段充斥著硝煙和鮮血的日子里,豐子愷用畫筆,為人們構筑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桃花源。
沸湯長蓮花,兵杖化紅蓮。
真正的大愛,不一定得轟轟烈烈,它也可以是一種柔軟的力量,用慈悲消解陰霾,用純善迎接未來。
一如豐子愷,從未忘卻信仰,也一直堅守仁愛。
因而,他即便歷經(jīng)滄桑事,也依然赤子心。

一個自在人
新中國成立后,豐子愷被任命為中國畫院首任院長。
可他卻不愛參加各種酒局,還給自己定下了“不教書、不演講、不宴會”的三不原則。
比起外出,他更喜歡呆在自己的小家里,讀書、畫畫。
豐子愷很享受獨處的時光,他說:
我的時間全部是我自己的,這是我的性格的要求,這在我認為是幸福的。

李叔同50歲時,曾和豐子愷有個約定。
他委托豐子愷,從自己50歲壽誕開始,每隔10年,畫一冊《護生畫集》,一直畫到100歲。
關于《護生畫集》的宗旨,師生倆達成了一致意見:
“護生者,護心也。去除殘忍心,長養(yǎng)慈悲心,然后拿此心,待人處世?!?/span>
然而,李叔同沒有捱過62歲的秋天,就先一步離世。
可豐子愷卻一直堅守承諾,把《護生畫集》畫到了恩師100歲冥壽。
特殊時期,豐子愷被打倒。
每天,他都要遭受排山倒海的聲討,和非人的折磨。
人們在他的背上澆熱漿糊,逼著他跪下,去田地里摘棉花。
寒冬,豐子愷只能睡在泥地里,枕頭邊上,都落滿了雪花。
即使是這樣,豐子愷也依然偷偷地創(chuàng)作《護生畫集》。
為了不被人發(fā)現(xiàn),他每天凌晨四點就會起床,摸黑寫作、畫畫。
外界的吵嚷聲,沒有污染豐子愷心中那片自由的天地,他在文章中寫到:
“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
既然沒有如愿,不如釋然。”

70年代初,豐子愷因為患上中毒性肺炎,被準假回家。
或許是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年逾古稀的豐子愷,加緊創(chuàng)作《護生畫集》。
他把所有的藥都扔掉,以此拖延時間。
完稿時,他比原定時間,整整提前了4年。
1975年的春天,豐子愷后回了趟家鄉(xiāng)。
回鄉(xiāng)的路旁人頭濟濟,都是歡迎他的父老鄉(xiāng)親。
大家和他打招呼,他笑瞇瞇地點頭;讓他畫畫,他也一概答應。
和煦的春風中,沒有人把豐子愷當成尚未平反的“罪人”。
此時的他,既是回到故鄉(xiāng)的孩子,也是笑容可掬的老人。

木心曾說:
“真正的成熟,是你在經(jīng)歷過太多事情后,依然能夠?qū)?nèi)心與這個世界進行剝離。
享受人生而不沉湎,歷經(jīng)蒼涼而不消極?!?/span>
豐子愷便是這樣。
俗世的陰鷙和偏見,在他身上落了鎖,但在內(nèi)心的世界里,他始終寬廣,也始終自由。

豐子愷有一條家訓:
“去除殘忍心,常養(yǎng)慈悲心,然后以此心,待人接物?!?/span>
不管命運如何跌宕,他對待萬事萬物,永遠有一種天真的視角。
因為純凈,所以所見處處是風景;
因為仁愛,所以誠覺世事可原諒。
這樣的性格,浸透在他的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也成就了他筆下的恬靜與美好。

誰說人生在世,不需要這樣的真與勇呢?
痛過,受傷過,但眼中依然星輝不改,熱愛人間。
很多時候,一個人能否收獲幸福的人生,關鍵并不在于生活本身,而在于心態(tài)。
你若愛,生活便處處可愛;
你若相信,生活便處處有希望;
你若感恩,生活處處可以感恩。
天真與純善,看似是理想主義者遙不可及的夢,卻能讓人們在的貧瘠的荒原上,種出綠樹繁花。
往后余生,愿你人生有愛,心中有光,任憑光陰荏苒,心中純澈依然。
點個【在看】,與君共勉!
作者 | 竹西,愛讀書,愛生活。
圖片 | 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拓展知識:桐鄉(xiāng)種植牙報價多少錢一棵
還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點擊 【在線咨詢】